<code id="l54xj"></code>
<object id="l54xj"></object>

<th id="l54xj"><video id="l54xj"></video></th>

      1. <object id="l54xj"></object>

        您現在的位置 : 重慶市 > 巫溪縣

        重慶市巫溪縣

        [移動版] [巫溪縣榮譽與排名]
        大足石刻
        地名:巫溪縣隸屬重慶市
        區劃代碼:500238代碼前6位:500238
        行政區域:重慶市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行政級別:縣車牌代碼:渝
        長途區號:023 郵政編碼:405800
        轄區面積:約4015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38.87萬人
        人口密度:約97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2個街道、19個鎮、11個鄉
        區劃代碼 面積簡介
        寧河街道 500238001
        寧河街道因境內有大寧河而得名。寧河街道…[詳細]
        柏楊街道 500238002
        柏楊街道因流經河流有柏楊河而得名。柏楊街道…[詳細]
        城廂鎮 500238100 145km2
        巫溪縣轄鎮,縣府駐地。東漢以來,為歷代監、州、縣駐地。民國年間設城廂鎮至今。面積145平方公里,人口4.5萬。公路與陜西省和 ? 巫山、 i 奉節、…[詳細]
        鳳凰鎮 500238101 48.71km2
        鳳凰鎮轄地,清朝時屬通城里三甲。民國時為第一區鳳凰鄉。1949年12月解放,隸屬不變,改保為村。1953年劃鄉建政,把鳳凰鄉分成鳳凰、玉皇、塹場、白楊…[詳細]
        寧廠鎮 500238102 42km2
        巫溪縣轄鎮。我國早期制鹽地之一。清屬石門里,民國置寧廠鎮至今。位于縣境北部,與湖北省竹溪縣雙橋鄉連界,距縣府10公里。面積42平方公里,人口0.8萬![詳細]
        上磺鎮 500238103 50.2km2
        巫溪縣轄鎮。清屬羊橋里十二甲,民國置上磺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26公里。面積50.2平方公里,…[詳細]
        古路鎮 500238104 59.2km2
        巫溪縣轄鎮。清屬羊橋里十四甲,民國置古路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31公里。面積59.2平方公里,人…[詳細]
        文峰鎮 500238105 109.4km2
        巫溪縣轄鎮。國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清屬通城里十六甲,民國置文峰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9年建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46公里。面…[詳細]
        徐家鎮 500238106 152.8km2
        巫溪縣轄鎮。清屬石門里八甲,民國置徐家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8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與湖北省竹溪縣桃源鄉相鄰,距縣府36公里…[詳細]
        白鹿鎮 500238107 91km2
        巫溪縣轄鎮。清屬石門里八甲,民國置白鹿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北部,東溪河東岸,距縣府31公里。面積91平方公…[詳細]
        尖山鎮 500238108 125km2
        巫溪縣轄鎮。清屬通城里十六甲,民國置尖山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83公里。面積125平方公里,人口…[詳細]
        下堡鎮 500238109 202.2km2
        巫溪縣轄鎮。清屬石門里七甲,民國屬西寧鄉,1953年置下堡鄉,1961年建石門公社,1981年更名下堡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北…[詳細]
        峰靈鎮 500238110 64.7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羊橋里十甲,民國置譚家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峰靈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35公里。面積64.7平方公里,人口2.2萬。公…[詳細]
        塘坊鎮 500238111 96.43km2
        塘坊鄉位于巫溪縣西部,距巫溪縣城35公里,渝巫路橫貫其中。新塘坊由原塘坊、梓樹、興寨三鄉合并而成,全鄉幅員面積96.43平方公里,轄14個村,1個社區…[詳細]
        朝陽鎮 500238112 68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通城里十六甲,民國置朝陽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朝陽洞公社,1983年改朝陽洞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69公里。面積68平…[詳細]
        田壩鎮 500238113 32.2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通城里十六甲,民國屬尖山鄉,1953年置田壩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96公里。面積32.2平方公里…[詳細]
        通城鎮 500238114 67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通城里十五甲,民國置通城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8公里。面積67平方公里,人口1.1萬?h道城廂…[詳細]
        菱角鎮 500238115 29.8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通城里第五甲,民國屬白趕鄉,1953年置民主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菱角公社,1983年改菱角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21…[詳細]
        蒲蓮鎮 500238116 45.7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羊橋里十甲,民國屬譚家鄉,1953年置蒲蓮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48公里。面積45.7平方公里,…[詳細]
        土城鎮 500238117 66.6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石門里九甲,民國屬湯家鄉,1953年置土城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部,西溪河上游,距縣府70公里。面積66.…[詳細]
        紅池壩鎮 500238118 64km2
        500238118001 121 小河居委會 500238118201 220 中崗村委會 500238118202 220 興合村委會 500…[詳細]
        勝利鄉 500238204 66.3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通城里四甲和五甲,民國屬鳳凰、白趕兩鄉,1953年置勝利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33公里。面積6…[詳細]
        大河鄉 500238207 31.7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石門里七甲,民國年間置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大河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府17公里。面積31.7平方公里,人口0.6萬?h…[詳細]
        天星鄉 500238208 58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石門里七甲,民國屬寧廠鎮,1953年置中河鄉,1958年建中河公社,1981年更名天星公社,1983年改天星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詳細]
        長桂鄉 500238210 69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石門里七甲,民國屬百步鄉,1953年置長桂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65公里。面積69平方公里,人…[詳細]
        魚鱗鄉 500238226 108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石門里九甲,民國屬銅罐鄉,1953年置魚鱗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北部,與陜西省鎮坪縣華坪鄉連界,距縣府60公…[詳細]
        烏龍鄉 500238227 57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石門里九甲,民國屬銅罐鄉,1953年置烏龍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北部,與陜西省鎮坪縣華坪鄉相連,距縣府69公…[詳細]
        花臺鄉 500238237 32.7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通城里十五甲,民國屬叢樹鄉,1953年置石龍鄉,1961年建石龍公社,1981年更名花臺公社,1983年改花臺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詳細]
        蘭英鄉 500238239 96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通城里十五甲,民國屬白果鄉,1953年置青龍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蘭英公社,1983年改蘭英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46…[詳細]
        雙陽鄉 500238240 226.4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通城里十五甲,民國屬白果鄉,1953年置雙陽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部,與湖北省房縣、竹溪縣、竹山縣連界,距…[詳細]
        中梁鄉 500238242 123.2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石門里九甲,民國屬湯家鄉,1953年置中梁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部,西溪河中游,距縣府56公里。面積123…[詳細]
        天元鄉 500238243 80km2
        巫溪縣轄鄉。清屬石門里九甲,民國屬湯家鄉,1953年置天元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部,西溪河上游,距縣府70公里。面積80平…[詳細]
        紅池壩經濟開發區 500238400
        紅池壩位于重慶市巫溪縣文峰鎮,古為萬頃池,是楚國重臣春申君的故居,是中國遠古“巫文化”、“鹽文化”發祥地。林草覆蓋率85%,海拔1800-2630米,…[詳細]

        地名由來:因地處大寧河 ( 古稱巫溪),故名。

        2023年10月,水利部公布第六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巫溪縣榜上有名。

        2023年7月,巫溪縣獲評為2023深呼吸生態旅游魅力名縣。

        2023年2月,國家鄉村振興局發布第一批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名單,巫溪縣老鷹茶(其他類)入選。

        2021年9月,巫溪縣被列為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2021年8月,巫溪縣被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巫溪縣人口數量為38.87萬人,位列重慶市各縣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36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399位。

        2021年1月,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區排名發布,巫溪縣位列第78名。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辦公布了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巫溪縣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查看更多巫溪縣榮譽與相關排名>>

        巫溪縣地處大巴山東段南麓的渝、陜、鄂三。ㄊ校┙Y合部,東接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竹溪縣,南臨重慶市奉節、巫山兩縣,西與重慶開縣、云陽接壤,北連重慶城口縣和陜西省鎮坪縣,地跨東經108°44′—109°58ˊ、北緯31°14ˊ—31°44′。全縣幅員4030平方公里,轄30個鄉鎮,348個行政村,總人口51.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5.2萬人。巫溪既是國務院公布的沿江開放縣,也是三峽庫區移民開發縣。

        巫溪地形以山地為主,屬于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境內山大坡陡,立體地貌明顯,最低海拔139.4米,最高海拔2796.8米;地處亞熱帶暖濕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適宜多種植物生長。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共同作用,使巫溪擁有突出的資源比較優勢。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素有“峽郡桃源”美譽;水能資源蘊藏豐富,開發前景廣闊;礦產資源相對富集;生物資源優勢明顯,中藥材量大質優,農副特產品綠色無污染。黨參、藥花蜜、淀粉、老臘肉、干果、高山返季節蔬菜、鹿茸等產品是理想的綠色食品。

        二 歷史沿革

        巫溪地處渝東邊陲,與鄂西陜南接壤,南近長江天險,北臨巴山要隘,為"巴夔戶牖,秦楚咽喉"。境內重崗復嶺,溪流縱橫。因歷代政治、經濟、軍事的需要,故政區迭更,隸屬多變,縣、郡、監、州,沿革紛呈。

        巫溪,系大溪文化區域,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生息繁衍。

        遠在唐虞,即以"巫"稱。以巫咸為首的"十巫升降"于巫山(巫溪沿岸諸山原本巫山),以采"百藥";巫咸民賴鹽業而興,"百谷所聚";誕育了上古時之巫咸、巫臷文化。

        夏、商、周三代,因巫鹽為王朝侯國所倚重,《尚書·牧誓》記載,巫鹽銷及于庸國轄地,渝陜鄂邊"鹽大道"始于此時。

        春秋時,巴聯秦楚滅庸,得巫鹽;戰國時,楚取巴巫鹽立巫郡,后秦取楚巫郡立巫縣。史載萬頃池(今巫溪紅池壩)即為春申君故居(明《一統志·山川》)。

        秦漢巫縣置鹽官;漢立北井縣,大舉開發巫溪鹽泉,沿巫溪巖岸鑿孔建棧道270里(舊稱),于東漢永平七年(64),曾引泉至巫山(《輿地廣記·圖經》)。其規模之浩大,工程之艱險,堪稱奇跡,F仍見寧河兩岸方孔萬余。

        南北朝置始寧郡,巴蜀多戰亂,許多地方人煙幾絕。然巫鹽一溪之地及其附近山區,地方富庶,人口稠密。后廢郡入大昌縣。

        開皇五年(585),在縣東南50里建青霞觀,此為史載最早的道教入縣。

        元裁縣立大寧州,明洪武九年(1376)廢州立縣,清康熙六年并入奉節,雍正七年(1729)復設大寧縣。

        巫溪地方數千年間雖歷經改朝換代,但少受戰亂兵禍,幾度繁榮,熙寧間(1068--1077)歲額鹽400萬余斤,外銷秦楚,兼及川西。史稱"利走四方,吳蜀之貨咸萃于此","田賦不滿六百石,借商賈以為國"。

        民國三年,因古巫溪水改大寧縣為巫溪縣。

        1949年12月14日巫溪解放。

        三 行政區劃

        全縣有正副縣級機構5個,黨群機構18個,人大政協機構2個,檢察審判機構2個,政府機構27個,正科級事業單位15個。

        縣人民政府駐城廂鎮,F轄城廂鎮、鳳凰鎮、寧廠鎮、上磺鎮、古路鎮、文峰鎮、徐家鎮、白鹿鎮、尖山鎮、下堡鎮,菱角鄉、勝利鄉、大河鄉、天星鄉、長桂鄉、峰靈鄉、蒲蓮鄉、塘坊鄉、朝陽洞鄉、魚鱗鄉、烏龍鄉、田壩鄉、中崗鄉、通城鄉、蘭英鄉、花臺鄉、雙陽鄉、天元鄉、中梁鄉、土城鄉。

        四 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巫溪縣幅員面積40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68845畝,園地19110畝,林地3510000畝,草地477000畝,工礦用地20310畝,交通用地24210畝,水域用地71070畝,未利用土地1024636.7畝。在568845畝耕地中,田44355畝,土524490畝;未利用土地畝中,荒草地813808.5畝;林業用地5016447畝中,有林地2841451.5畝,灌木林606183畝,疏林地316680畝,未成林造林地212787畝,宜林荒地1026924畝,難利用地12421.5畝。

        (2)礦產資源:

        巫溪縣共發現礦產18種,104處,探明儲量的8種,開發利用的32處。主要礦種有:

        ①煤:全縣有煤產地48處,已開采利用的有20個煤礦,地質儲量達7000萬噸,其中含硫高的煤近6000萬噸。

        ②石灰石:總儲量1.5億噸以上,可生產高標號水泥和優質電石的儲量有6100萬噸。

        ③鹽鹵:總儲量為8.38億立方米,經化驗分析,礦化度高,質量好,富含40多種稀有元素。

        ④工藝大理石:地質儲量1億立方米,主要產品有墨玉,地質儲量305.23萬立方米;菊化石,地質儲量7500立方米;云霞石,地質儲量25萬立方米;紫紅石,地質儲量25萬立方米。

        ⑤古生物化石:經化驗鑒定,沉積于43800萬年以前,地質儲量為311.1萬立方米。

        ⑥磷礦:探明儲量406.45萬噸。

        ⑦黃鐵礦:總儲量2830萬噸,可采1996萬噸。

        (3)水利資源:

        巫溪縣有大寧河等15條主要河流,均屬長江水系。年均降水總量56.6億立方米、地表徑流量34.6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86.02萬立方米,人均6900立方米。地下水總量為14.5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為31.34萬千瓦,至2001年底僅開發利用1/10。全縣各類蓄引提水工程162處,引水量2853萬立方米,有效灌面6.07萬畝。其中,水庫有效庫容94萬立方米;中型引水堰一條,年引水總量1287萬立方米,小型1003條,年引水總量1102萬立方米。

        五 經濟概況

        經濟總量持續增加,發展速度保持較高水平。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27644萬元,比上年凈增1.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0.4%。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3706萬元,比上年增6.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2545萬元,增長12.2.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41393萬元,增長14.7%。國民經濟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42.3:25.8:31.9調整為42.1:25.5:32.4,社會勞動生產率達到4498元,增長14.0%,人均GDP為2457元,增長14.5%。

        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基礎薄弱,總量太;經濟運行質量不高,結構落后;重點產業支撐作用乏力,興縣支柱產業尚未形成;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嚴重不足;城鎮就業再就業困難,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難度增大。

        六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長足發展。"兩基"攻堅穩步推進,2004年,有8個鄉鎮通過縣上"兩基"驗收,全縣實現"兩基"達標的鄉鎮增加到45個,人口覆蓋率達85.3%。教學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年共完成學校建筑面積61347平方米,排除中小學危房15652平方米,完成廣廈工程8499平方米。教學教育管理得到加強,巫溪中學創重通過市專家組評估驗收,普通高中高考上線率達85.3%。

        全縣有各類學校396所,其中普通中學19所,職業中學3所,小學374所。全縣在校中學生26659人,職業中學在校學生931人,在校小學生54288人。全縣共有教職工人數4042,其中專任教師總數3697人,全年招收中小學生17695人,中小學畢業生人數16077人。有幼兒園13所,幼兒在園人數10456人。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政府不斷加大對衛生事業的投入,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全面完成16個鄉鎮衛生院排危,啟動縣人民醫院傳染病區建設,疾控中心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縣有25個鄉鎮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了部分醫藥減免。醫療水平有所提高,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幼兒死亡率持續下降,住院病人治愈率、好轉率提高,病死率下降。

        2004年末,全縣有衛生機構65個,衛生技術人員949人,病床數522張。醫療設備萬元以上總臺數92臺,其中50萬元以上10臺,新增3臺。全年總診療70.09萬人次,比上年增加4.15萬人次。其中,門急診人次70.02萬人次,入院治療13225人,出院人數13217人,住院病人治愈率38.35%、好轉率55.16%、病死率0.95%。

        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農村廣電網建設和改造步伐加快,全縣2萬多戶農民能夠收看到30多套電視節目,電視收視率達84.0%。完成縣體育休閑中心規劃,啟動"兩館"建設前期工作,成功舉辦了全縣首屆職-動會和第三屆巫文化藝術節,文化市場及新聞出版市場整頓、"掃黃打非"、"網吧"整治、禁毒禁,取得階段性成果。

        七旅游資源

        巫溪縣地處大巴山東段南麓的渝、陜、鄂三。ㄊ校┙Y合部,東依神農架、武當山,南接大、小三峽,西通重慶、成都,北望安康、西安,既是長江三峽旅游精品國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奉節-巫溪-巫山"金三角"環線的重要支點,又是西安----三峽南北陸路旅游大通道的橋頭堡和鄂西北進入三峽的捷徑。巫溪縣是國務院公布的三峽庫區沿江開放縣,全縣幅員面積4030平方公里,轄30個鄉(鎮),348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51萬,其中農業人口46.7萬。這里山川秀美,人文薈萃,地杰人靈,旅游資源十分豐富。

        巫溪素有"峽郡桃源"美譽,全縣旅游資源以有"天下第一溪"之稱的大寧河風景區為軸線,紅池壩國家森林公園(市級風景名勝區)和陰條嶺市級自然保護區(市級森林公園)為東西兩翼,構成如雄鷹展翅的7大景區(大寧河風景區、陰條嶺自然保護區、紅池壩景區、寧廠古鎮景區、大官山景區、朝陽石林景區、團城幽峽景區)180多個景點(其中國家一、二、三級景點33個),涵括了《旅游資源分類、調查和評價國家標準》中的所有8個主類,31個亞類中的28個亞類和155個基本類型中的143個類型。旅游資源不僅賦存豐富,單體數量、景類、景型、景段都在重慶市和大三峽區域所有縣(區、市)中名列前茅,而且組合優良,稟賦優越,特色濃厚,富于原始性、神秘性、古樸性、異質性,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和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其森林草場,冰雪天象,巫文化,懸(巖)棺、棧道、野人"三謎","絕世奇觀"夏冰洞,"世界名泉"寶源山鹽泉等在區際范圍內具有不可替代的稀缺性、壟斷性和最優性。

        巫溪是大三峽腹地最原始、最神奇的一方凈土,是新三峽旅游格局中的"三峽生態明珠,巫巴文化故鄉"。到巫溪,可以感受最原始的異質文化,追尋最親近的純凈自然;來巫溪,可以體味原生原態原始風情,觸摸靈山靈水靈巫文化。巫溪是大三峽區域及渝、陜、鄂邊區旅游觀光、度假休閑、生態旅游、文化尋根、科考探險的最佳目的地。


        以下地名與巫溪縣面積相當:

        巫溪縣相關名人

        到巫溪縣必去著名景點

        巫溪縣特產與美食
        巫溪縣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