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id="l54xj"></code>
<object id="l54xj"></object>

<th id="l54xj"><video id="l54xj"></video></th>

      1. <object id="l54xj"></object>

        您現在的位置 : 安徽省

        安徽省地名與行政區劃

        [移動版]

        地名:安徽省 類別:省
        省會:合肥市區劃代碼:340000000000
        簡稱:皖面積:139600平方公里
        人口:6103萬人 人口密度:437人/km2
        熱線電話:0551-62601224
        省政府地址: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人口面積 代碼行政區劃
        合肥市 937萬 11496km2 340100000000 瑤海區 廬陽區 蜀山區 包河區 長豐縣 肥東縣 肥西縣 廬江縣 高新區 經開區 新站區 巢湖市
        蕪湖市 364.4萬 6026km2 340200000000 鏡湖區 弋江區 鳩江區 灣沚區 繁昌區 南陵縣 經濟技術開發區 三山經濟開發區 無為市
        蚌埠市 329.6萬 5959km2 340300000000 龍子湖區 蚌山區 禹會區 淮上區 懷遠縣 五河縣 固鎮縣 蚌埠高新區 經濟開發區
        淮南市 303.4萬 5650km2 340400000000 大通區 田家庵區 謝家集區 八公山區 潘集區 鳳臺縣 壽縣 毛集實驗區 高新區 經濟開發區
        馬鞍山市 216萬 4049km2 340500000000 花山區 雨山區 博望區 當涂縣 含山縣 和縣 經濟開發區 鄭蒲港新區
        淮北市 197萬 2732km2 340600000000 杜集區 相山區 烈山區 濉溪縣
        銅陵市 131.2萬 2992km2 340700000000 銅官區 義安區 郊區 樅陽縣 經濟開發區
        安慶市 416.5萬 13528km2 340800000000 迎江區 大觀區 宜秀區 懷寧縣 潛山市 太湖縣 宿松縣 望江縣 岳西縣 經濟開發區 高新區 桐城市
        黃山市 133.1萬 9578km2 341000000000 屯溪區 黃山區 徽州區 歙縣 休寧縣 黟縣 祁門縣 高新區
        滁州市 398.7萬 13433km2 341100000000 瑯琊區 南譙區 來安縣 全椒縣 定遠縣 鳳陽縣 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經濟開發區 天長市 明光市
        阜陽市 820萬 10119km2 341200000000 潁州區 潁東區 潁泉區 臨泉縣 太和縣 阜南縣 潁上縣 界首市
        宿州市 532.4萬 9787km2 341300000000 埇橋區 碭山縣 蕭縣 靈璧縣 泗縣
        六安市 439.4萬 15351km2 341500000000 金安區 裕安區 葉集區 霍邱縣 舒城縣 金寨縣 霍山縣
        亳州市 499.7萬 8429km2 341600000000 譙城區 渦陽縣 蒙城縣 利辛縣 高新區
        池州市 134.3萬 8399km2 341700000000 貴池區 東至縣 石臺縣 青陽縣 經濟開發區 九華山風景區
        宣城市 250萬 12340km2 341800000000 宣州區 郎溪縣 涇縣 績溪縣 旌德縣 經濟開發區 寧國市 廣德市

        安徽省地名由來:以清朝時的安慶府(今安慶)和徽州府(今歙縣)的頭一字組成。因境內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簡稱皖。

        安徽位于華東腹地,是我國東部襟江近海的內陸省份,跨長江、淮河中下游,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鄰江西,北靠山東。安徽清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而正式建省,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得名。境內有皖山、皖水,即現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時(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為伯國,稱為皖國,故安徽簡稱皖。

        安徽歷史悠久。和縣陶店鎮汪家山龍潭洞里發掘出三、四十萬年前古人類活動猿人骨化石,被命名為“和縣猿人”,同時證明早在三、四十萬年前安徽省境內長江流域就有古人類活動。根據《左傳》的記載:夏禹曾在涂山(今懷遠的當涂)大會諸候,說明安徽早就是個著名的歷史名地了。其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地貌以平原和低山丘陵為主。境內山脈主要分屬大別山山系、黃山山系和天目山山系,海拔高度約在500-1900米之間。大別山系位于江淮之間、跨皖鄂豫省、大部分在安徽省境內,最高峰海拔1700米左右。黃山山系位于省境江南地區中部,為世界著名自然風景區,古人早就有過“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說法,黃山最高峰海拔近1900米;天目山山系位于省境南緣,為皖浙兩省界山;大別山以東的江淮丘陵,海拔多在100米—200米之間,最高峰不超過400米,低處為海拔10—30米的起伏不定。

        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
        宏村
        宏村
        黃山
        黃山
        鮑家花園
        鮑家花園
        古逍遙津公園
        古逍遙津公園

        2022年,安徽省GDP總量為45045億元,位列2022年全國31省份GDP排行榜第10位。

        2021年全國各省水果產量排名出爐,安徽省以778.1萬噸,位列第17。

        2022年4月,安徽省亳藥產業集群入選2022年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名單。

        2021年,安徽省GDP達42959.2億元,位列2021年全國31省份GDP排行榜第11位。

        2021年11月,安徽省小麥全產業鏈重點鏈入圍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建設名單。

        2021年5月,國家統計局公布全國各地人口數量排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安徽省人口數量為6103萬人,全國排名第9位。

        2021年1月,2020年度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GDP總量排名出爐,安徽省以總量38681億元位居第11位。

        2021年1月,2020年度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GDP增速排名出爐,安徽省以3.9%的增速位居第5位。

        2021年1月,2020年度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人均GDP排名出爐,安徽省以人均60763元位居第13位。

        2021年1月,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省份排名發布,安徽省位列第7名。

        近日,全國各省男女平均身高排行榜出爐,安徽省排名第20,其中男:170.93cm,女:160.89cm。

        2021年1月,國家統計局發布31省份2020年居民收入榜,安徽省位列第13名,人均可支配收入28103元。

        安徽省旅游指南
      2. 九華山
      3.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4. 黃山風景區
      5. 黃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
      6. 三河古鎮
      7. 采石磯文化生態旅游區
      8. 蕪湖市方特旅游區
      9. 龍川風景名勝區
      10. 天柱山
      11. 萬佛湖
      12. 天堂寨景區
      13. 潁上縣八里河風景區
      14. 西遞
      15. 宏村
      16. 潛口民宅
      17. 安徽博物院
      18. 安徽楚文化博物館
      19. 八公山旅游區
      20. 獨山革命舊址群
      21. 瑯琊山風景名勝區
      22. 亳州花戲樓
      23. 棠樾石牌坊群
      24. 徽州古城
      25.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區
      26. 合肥渡江戰役紀念館
      27. 杏花村旅游景區
      28. 張公山公園
      29. 獨秀園景區
      30. 淮南市上窯旅游景區
      31. 包公園
      32. 銅陵市博物館
      33. 吳敬梓故居紀念館

      34. 安徽省特產與美食
      35. 祁門紅茶
      36. 宣紙
      37. 六安瓜片
      38. 宣筆
      39. 太平猴魁
      40. 碭山酥梨
      41. 徽墨
      42. 滁菊
      43. 黃山毛峰
      44. 古井貢酒
      45. 符離集燒雞
      46. 靈璧石
      47. 舒城小蘭花
      48. 金寨獼猴桃
      49. 霍山黃芽
      50. 來安花紅
      51. 岳西翠蘭
      52. 九華黃精
      53. 徽州漆器
      54. 三潭枇杷
      55. 懷遠石榴
      56. 樅陽媒鴨
      57. 銅陵白姜
      58. 明光綠豆
      59. 西山焦棗
      60. 舒城貢席
      61. 岳西黑豬
      62. 黟縣石墨茶
      63. 都督翠茗
      64. 亳菊
      65. 宣木瓜
      66. 懷寧貢糕

      67. 安徽省民俗與文化
      68. 黃梅戲
      69. 鳳陽花鼓
      70. 巢湖民歌
      71. 池州儺戲
      72. 岳西高腔
      73. 徽州目連戲
      74. 潁上花鼓燈
      75. 青陽腔
      76. 肘閣抬閣(淮南市壽
      77.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78. 徽墨制作技藝
      79. 泗州戲
      80. 宣紙制作技藝
      81. 鳳臺花鼓燈
      82. 徽。S山市)
      83. 齊云山道場音樂
      84. 蚌埠花鼓燈
      85. 當涂布貼畫
      86. 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87. 徽州民歌
      88. 當涂民歌
      89. 五河民歌
      90. 廬劇
      91. 徽菜烹飪技藝
      92. 黃山毛峰綠茶制作技
      93. 徽州漆器髹飾技藝
      94. 徽州三雕
      95. 孔雀東南飛傳說(安
      96. 萬安羅盤制作技藝
      97. 火老虎
      98. 大別山民歌
      99. 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